免責聲明:

本網頁一切言論純粹是本人的個人意見分享或行為記錄, 在任何情況下, 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, 不構成要約、招攬、邀請、誘使、建議或推薦,本人無法保證網誌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 , 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以及該投資決定引致的收益或損失,概與本人無關。未經本人同意,請勿轉載文章內任何內容。


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

簡單方法買'對'保險


為什麼要買保險 (保險應該用'申請'代替買賣),隨意找一個新入行的保險代理人,也可以朗朗上口地演繹理性數據和感性小故事。我認為保險除了應付突如其來的疾病意外,引致身體需要醫治的高昂成本外,還可能保持你一定的工作能力,仍然過有尊嚴的生活和社交模式。這樣去思考保險,不應輕率地做決定,否則損失多年保費事小,到出事時才知保單得物無所用事大。

香港人命長病患多, 醫療康健服務應該長遠處於求過於供的狀態 。小市民進入公共醫療系統求醫, 很大程度等於不能選擇(醫生,治療方法和醫療時間)。保險確實使到一批有能力負擔保費的人選擇私人醫療。不論私人或者公營醫療部門﹐醫生都是主要來自兩間大學,理論上他們被傳授的知識和技術是接近的。 不過工作環境不同有機會令醫料服務水平出現DEVIATION。現實中私家醫生一般不會處理超大型,或非常嚴重的疾病和意外手術,反而轉介入政府醫院或者打999, 一來處理時間越長,牽涉的醫療成本越高,小市民即使有保險也 根本無法承擔;二來血庫和醫療儀器設備等資源都是政府醫院較齊備。香港大部分的私家醫院定位是處理中小型手術,某程度配合住院醫療保險上的COVERAGE,當然近年興起的CEO PLAN大型高端醫療保險,是另外一個市場了。

香港保險業有一百七十年的悠久歷史,現時香港獲授權保險公司160家,保險中介人包括公司及個人超過98000。 當中有數萬多保險公司代理人,銀行保險銷售人員,再加上一般市民較少接觸的保險經紀等等。市民有很多途徑去認識保險,透明度高了不代表能選擇合適的計劃。一般人會先接觸保險代理人,即AGENT。他們可以提供銷售,核保跟進和賠償一條龍服務。可是問題來了,代理人是代表一間保險公司, 要他們全面地比較市場上的計劃有很高的難度。行內AGENT  TURNOVER RATE高是一個現實,保險公司每每又推陳出新地供應新計劃,每次聽完好像都較手上現有的計劃好。另外,AGENT因為某些原因轉了保險公司,又可能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,落力推銷新公司的計劃。雜音處處,我會用以下MIND MAP先決定險種,再選擇有儲蓄成份或定期純保險,最後是保額。


  1. 應該買什么類型的險種
方法一 : 選擇大型保險公司理賠金額最多,或者理賠次/保單數最多的險種。代表一般市民遇上該風險的機會。理賠行政上,保險公司對該類保單理賠的經驗多,行政步驟和文件檢閱較標準化。把保險代理人/經紀的個人能力高低而影響理賠的情況部份排外了。一般而言,香港保險公司最高理賠金額離不開以下四款 : 人壽 重病 住院手術 個人意外



方法二 : 參考年資長的保險從業員,他們為自已或家人去安排的險種。原因是他們明白保險公司內部情況,工作上有不同客人的理賠經驗。他們經過驗証,或者詳細比較下才會做出決定。生命週期內的變化一定比計劃快和多,保險公司年年有新計劃,請記住原點,買保險是因為可以用小保大,不是以大換大。

2. 儲蓄 VS. 定期純險
設計上一定是沒有儲蓄的纯保障是最便宜,因你要接受保費會跟年齡調升、只能保障指定年期而不能终身享受 、不可以提前完成供款等 。所以保險公司在開始時保費一定要便宜才可以吸引人投保。另一方面,保險公司給儲蓄型保單固定或水平式保費、( 不過同一保額,保費會高過純保險很多)能提前完成供款責任、可以終身享受保障福利的設計。純保險好像租樓,一路畀租業主才可以享受福利; 而儲蓄型保單類似供樓,供完份保單裏面的現金價值及保障就屬於保單持有人或受保人。 總的來說,如果你不介意保費調整全由保險公司決定,你處理投資回報的能力比保險公司的儲蓄計劃更好,最後你不介意純保險不能保終身或去到晚年保費非常昂貴,選擇定期純保險是最符合保險的原則。現實世界,我見很多識計數的人一樣會參與儲蓄型保單,因為人性都是介意白付保費,懼怕未來的不確定性,甚至乎長期投資在股票市場能夠成功賺錢的人也是偏向少數。我和家人的保險計劃是由儲蓄型加純保險混合而成, 保額的分配大概八成是純保險。

3. 保額大小
保額大小就似家居面積, 細單位和大單位 一樣有市場。個人意見是健康或年輕時投保額盡量大點。一來計入通脹元素,二來將來保額過多而減好過將保額不夠而要加,因為將來的身體狀況及保費不在自己控制之內。保險絕對是一個有歧視性的金融產品,吸煙高危工作年紀大曾經有病歷, 甚至居住地偏遠等, 全部有機會被保險公司counter offer 。

對一般小市民來說,保險是有好過沒有,早申請好過遲申請 。保險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,是一種具成本效益的方法。設計多好的保險,還是不要'享受 計劃內'的保障福利才好。

(喜爸爸在香港一保險公司工作超過了十年)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